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医药临床杂志》 > 2012年第3期
编号:12211381
产后出血116例临床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2年2月1日 《中国中医药咨讯》 2012年第3期
     (平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,贵州 平塘,558300)

    【摘要】 目的: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,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。方法: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,总结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。结果: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.54%,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:子宫收缩乏力76例(65.52%),胎盘因素33例(28.45%),软产道损伤6例(5.17),凝血功能障碍1例(0.86%)。其中治愈115例(99.14%),死亡1例(0.86%)。结论: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。一旦发生产后出血,应针对原因迅速止血,扩容、输血等维持重要器官功能,预防休克;对各种措施处理无效者果断切险子宫,挽救生命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产后出血;病因;防治

    产后出血(postpartunt hemorrhage ppH)是分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,居孕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。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,因此如何采取正确,综合的预防措施,尽量避免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尤为重要。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总结分析,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。1 资料与方法1.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-2012年2月,共收治4569例在我院分娩的产妇,其中116例发生产后出血,发生率为2.54%,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。阴道分娩76例,剖宫产30例,阴道助产10例,年龄19-39例,平均29.1岁,孕周35-42周,平均39.1周,初产妇81例,占69.83%;经产妇35例占30.17%,孕产次1-5次98例占84.48%,无引产或流产患者18例占15.52%,抢救成功率99.14%。1.2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:从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或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。出血量的估计方法:一块湿透的纱布一般吸附10ml血液,湿透的血垫约吸附100-150ml。客观测量法,计算产后出血量。容量法(专用接血容器收集的血用量杯测量)。称重法:先称重产包,手术包,敷料包,产后再称重,前后相减所得结果的重量按血液比重1.05换算成毫升数,临床上估计出血量较实际出血量低30%-50%。2 结果2.1 出血量及出血时间 出血量为500-1000ml者92例,占79.31%;1000-1500ml者16例占13.79%;1500-2000ml者7例,占6.04%;2000ml以上1例占0.86%;102例(87.93%)发生于胎儿娩出2小时内,12例(10.35%)发生于胎儿娩出2-24小时,发生于产后第10天,第16天各1例。2.2 分娩方式与出血原因: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率高于剖宫产者,产后出血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,见表1: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表1 分娩方式与出血原因[例(%)]2.3 产后出血与胎次关系:有人工流产以上或引产者98例,占84.48%,无人流或引产者18例占15.52%。3 讨论3.1 分析产后出血原因 从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(116例)资料分析来看,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,有76例占65.52%,故在产程中应注意保护产力,恢复子宫收缩及缩复功能,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。导致子宫出血的因素很多,如产程延长,巨大胎儿,妊娠并发症及精神因素等。故预防应从妊娠期产前开始,注意孕妇的身心健康,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诊治。临产后对多胎妊娠,多次人流史,羊水过多者应严密观察,待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静滴,米索前列醇400-600mg直肠给药,并按摩子宫,能较好地解决子宫收缩乏力。

    本组中因胎盘滞留等原因造成产后出血的有31例占28.45%,故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。胎盘剥离而未及时娩出会影响子宫收缩,使子宫壁血窦不能及时关闭而造成大量出血,因此胎儿娩出后要密切观察胎盘剥离征象,一旦剥离要按压宫底,协助娩出。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,是否有副胎盘,产后应严密观察宫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,并压迫宫底按摩子宫,迫使宫内积出排出。尤其随着药流、人流次数的增加,由于人流子宫内膜的损伤,药流出血时间长,子宫内膜的感染都有可能造成胎盘粘连,胎盘残留造成产后出血。故对这些病人应加以重视。本组中因软产道裂伤造成出血的有6例占5.17%,应行彻底止血,并按解剖层次缝合撕裂伤。缝合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膀胱,输尿管及直肠、会阴。若怀疑子宫破裂时应急诊手术,尽可能修补子宫破口,破口延裂过长无法修补时,须行子宫切除术。3.2 及时处理产后出血3.2.1 (1)积极针对病因治疗;迅速出血,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方法,如子宫按摩,宫缩剂使用,子宫动脉结扎,子宫腔填塞纱布,子宫切除,裂伤缝合,凝血缺陷纠正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治疗等。(2)及时准确估计失血量是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;临床上有时因估计失血量不足,而延误病情致休克;(3)产后出血一旦发生,应积极补充血容量,抗休克;(4)供氧:保证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;(5)急救组织十分重要,在无急救患者时要更新和扩充急救及相关组织和技巧,在急救时要分工明确,配合密切,不要临时组织,无人主持。综上所述,在抢救产后出血时,补液与止血最好同时进行,边诊断、边治疗,针对病因,综合应用药物及各种保守性手术措施,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,出血量,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及补液量。如保守治疗无效,及时行子宫切除术,以挽救患者生命。3.2.2 复苏支持治疗:产后出血发生后,血容量严重过低,低氧血症及快速加重的酸中毒导致组织缺氧,呼吸衰竭,立即面罩给氧,速度达8L/min,若5分钟之内无改善,应及时气管插管正压给氧。如症状严重,应尽早行气管切开,保证氧饱和度(S02)≥90%或氧合指数(Pa O2/Fio2)≥300;改善肺泡毛细血管缺氧,预防肺水肿,改善心脑,肾等重要脏器缺氧。一边进行体液复苏,及时行静脉切开术,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道,最初的晶体输液量应时估计失血量的3-4倍,先输入1000ml,20分钟内输入,1小时内应输入2000ml液体,以后根据患者基本情况,血压、心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情况酌情调整输血液及胶体液。3.3 产后出血的预防3.3.1 加强围生期保健,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,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,应积极治疗后再孕,必要时应在早孕时及时终止妊娠。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,减少人工流产。重视对高危孕妇的产前检查,提前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入院,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。3.3.2 正确处理产程:第一产程注意产妇休息、饮食,防止疲劳和产程延长,合理使用镇静剂。第二产程,认真保护会阴,正确掌握会阴后侧切开指征和时机,阴道手术应轻柔规范,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,避免胎儿过快娩出,造成软产道裂伤。在行剖宫产时要做到“三慢”,即慢慢吸净羊水,慢慢娩出胎儿,慢慢娩出胎盘,积极处理第三产程,胎儿娩出前肩时就给予宫缩素10U加入500ml液体内静脉滴注,加强子宫收缩,迅速剪断和钳夹脐带,促进胎盘剥离,子宫按摩出现宫缩时,适当牵引脐带帮助娩出胎盘,有两项大的研究均表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能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率,积极处理和期待处理时产后出血率分别为5.9%和17.9%,6.8%和16.5%,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、胎膜是否完整。3.3.3 加强产后观察,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,本组资料是87.95%,产后应在产房中观察2小时,常规检查宫底,了解子宫收缩状况。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和阴道出血情况,观察会阴和阴道有无血肿,倾听产妇主诉及早发现易于忽略的持续性缓慢性出血或其他异常,并及时处理。鼓励产妇排空膀胱,鼓励新生儿吸允,可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,减少出血。综上所述,不少产后出血是可以预防的,做到预防为主,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,提高产科质量,临床医师需要丰富临床经验,有应急处理并发症的能力,对预防产后出血意义重大。参考文献[1]乐杰,妇产科学,第6版,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:224-227。[2]曹泽毅,中华妇产科学,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:149-153。[3]苟文丽、李雪兰,产后出血,现代产科工作手册,2008:40-41;[4]张素云,45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,中外医疗,2009:27[5]黄光秀,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,广西医科大学学报,2008:25(2)[6]李芳,产后出血346例临床分析,中国实用医刊,2009:11.36.22。, 百拇医药(杨春)